MacBook Pro

一句话:快快快。

这句话是相对于 我之前在用的 Surface Book 2,也终于让我从每天卡顿的windows 笔电解脱出来。

图形性能

Apple和微软在做产品的时候最大的区别就是:设计思路和用户体验。

先抑后扬,先讲讲 Surface Book 产品线。 微软对 SB 系列是最用心的,但也是做的最糟糕的。

SB系列定义了未来笔电市场的发展方向,触控屏幕,3:2的高分屏,计算单元可分离(屏幕和GPU可分离)。但是技术能力那么强的微软 却决定给这么好的主机部分配备了一个 intel UHD Graphics 620 (i7), 这个破集成显卡根本就拖不动这个高分屏,即使你没有安装几个应用 仅仅是创建了第二个虚拟桌面,在桌面之间来回切换都会看到明显掉帧 这个问题在 SB3上仍然能看到,除非消费者是傻子才会升级到下一代。SB系列带有独立显卡的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(i7), 但是这个独显只有在特定应用才会运行 比如游戏,Photoshop这样的,有一些软件则始终不会调用 例如桌面窗口,FL Studio,这里注意了 FL Studio是一个专业的音频软件,是可以在演唱会实时Live的,在一个 Live 要求很高的场景下,你根本就没办法依靠这个破笔电(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音乐人都会选择 Mac)。

再来随便讲一个用户体验 同时也跟设计思路相关, MacOS 是不支持触控的,即使外接触控也不会有响应。但Microsoft和Apple两家都做了适用于触控屏幕的笔,Apple pencil适用于 iPad series,Microsoft 则适用于 Surface 系列,iPad屏幕 在大多数时间也工作在60hz,但如果你要用 Apple pencil 进行绘制,iPad会把屏幕设定在 90hz,这个“优化”可谓是大大的提升了流畅度 提升了笔在屏幕上绘制的响应速度。你猜 Microsoft 这边用起来如何?

软件

我买的这一代最大的改变就是软件上了,因为底层架构改变了 从 X86ARM

所以原先的软件都要转换到新的架构上,好在我买的比较晚,我是在 VSCode 发布 ARM架构的 Release之后才买的,日常的大多数软件都已经适配了,即使没有适配 也可以通过 Rosetta 来转换运行(但是效率特别低)。

针对于开发者

并不是所有软件和项目都可以开封即用。

例如 java的 sqlite 库,node 在 通过 homebrew 安装时需要编译,node项目里的 chromedriver 不兼容(in my case 这个是可选的 不影响项目开发)。

但总而言之 很多库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兼容性问题,这都需要通过更新版本 或者 重新编译 或者 修改源代码来解决。

不过我仍然建议开发者能够跟进 兼容 ARM 的脚步,你所做的事情,正在改变世界!

电量

我原本以为 Surface Book 系列的续航足够牛x,但 MBP 给我交出了一个更满意的答案。

有多牛x呢,65%的电量 在周五用了一下午,周六&日 时不时的打开看一下,周一上午通过转接器(HDMI)投屏到TV上讲了一上午项目(主要是用 VSCode,IDEA和Safari)

关于机型选择

因为这一代 Macbook 都搭载的是 M1 芯片 并且 CPU性能是几乎一致的,所以这一代选择会比较纠结。

Air series

如果你是一个轻度办公 只用来 打文稿,发邮件 听音乐看视频,浏览浏览网页。那么直接选择 Air 即可,在 8G RAM 下 可获得最高性价比。

如果你是一个 Geek,用MacBook做一些不是很重量的活,那么也可以选择 Air 系列,Air 在手动安装导热贴之后 可以获得和 Pro 几乎一样的 CPU 性能,代价仅仅是超过了一些标准的发热量。

总而言之 air和pro系列最大区别就在于 被动散热,更小的电池容量,更小的重量和体积,更少的组件。

Pro series

Pro系列面向的则是长时间CPU负载的用户,全能的应用场景,有主动散热器可以保证长时间 SoC 负载不会过热降频。如果MacBook Pro的性能还满足不了,那就不用再考虑笔电了。(最好选择 16G RAM)。

我自己的考虑

主要是GPU和录音阵列,在 SB2 上 最坑我的就是这两个点,Pro 系列的 GPU 比 Air 系列多了两个核心 能好一点就好一点 避免每天都能把我的血压拉满。

录音也是,Surface Book 2 不知是设计问题还是bug,录音两个声道不平衡,有时候想临时录几句话要花大量的时间后期,而 这台 MBP 则是“录音棚级麦克风阵列”,不过实际效果确实很好。

包括其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很爽,Touch Bar,更大的 Tracking pad,更好的屏幕(主要是抗反光 特别舒服),更薄的机身,更好的扬声器,更好的系统(有些地方可能不是更好),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
而且这台 MBP 是一直开着原彩显示的,长时间看也不会不舒服,并且有了更好的字体渲染。

All systems Pro.

Apple Silicon M1

该怎么评价 M1 呢。

不想评价了,讲讲日常使用吧,

性能

我最开始看的时候,自以为是没那么大的提升的,直到看了 GeekBench,相比我原来的 SB2 (i7-8650U) 提升 170%+, 这也是我犹豫了一周 决定买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关键点。

intel 现在是在全面被暴打,X86 架构下干不过 AMD,现在 Apple 也不愿再用其CPU 而转向 ARM(自研),而iPhone的基带芯片也重回高通(intel的基带信号有较大问题)。

编译速度

最让人惊喜的就是编译速度。

在同一个项目下

node build速度 从 1分多钟 下降到 20 多秒,提升 300%+。

Java compile 从 15秒 下降到 7秒,提升 200%+。

这个性能和我工作站下的虚拟机性能接近。(工作站:Ryzen 3900X,虚拟机:8core8ram)

这对于开发者来讲 提升是质变的。

功耗

续航的提升肯定是离不开各个组件的功耗,但 M1 严格意义上已经不能和传统的CPU再横向比较了, M1 更像是 SoC,集成了很多模块,这也就是为什么 主板体积相对于之前intel版本变得更小了。

从上面讲到的 电量 可以看得出 M1 功耗有多低,这也就是为什么 M1 即使有主动散热 也不会经常转。Air 系列 一个导热贴就能解决性能问题。

个人觉得 在功耗方面 可能更多的电量用在屏幕上。

不过我更愿意使用现在的 LCD 屏幕,看起来太舒服了。

Small chip. Giant leap.